新闻中心
四川省名中医-唐德厚
作者:德厚中医馆 日期:2023-04-01 18:05:00 阅读:52214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薄荷
始载于《新修本草》,所属分类:解表药-发散风热药,别名 :野薄荷、夜息香,性味归经 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
薄荷,中药名。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.的地上部分。具有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透疹,疏肝行气的功效。主治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,风热头痛,目赤多泪,咽喉肿痛,麻疹不透,风疹瘙痒,肝郁气滞、胸闷胁痛。在茎叶旺盛生长时采收。
功效
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主治
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
风热上攻,头痛眩晕,目赤多泪,喉痹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
麻疹不透,风疹瘙痒
肝郁气滞,胸胁胀闷
用法用量
煎服,3~6g;宜后下。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,薄荷梗偏于理气和中。
相关配伍
与金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常用,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。
与川芎、石膏、白芷常用,用于风热上攻,头晕目眩。
与柴胡、白芍、当归等常用,用于肝郁气滞。
炮制
现代炮制:
净制除去老茎及杂质,略喷清水,稍润(《中国药典》1995年版)。取原药材,除去老茎及杂质,将叶先抖下另放,将茎抢水洗净,稍润(《规范》)。
古法炮制:
唐代有取汁法(《新修》)。宋代有干杵细,罗取末法(《圣惠方》),以纸裹焙法(《普本》),炙焦法(《总微》)。元代有去老梗法(《活动》)和去枝梗搓碎法(《汤液》)。明代有焙法(《普济方》)和炒法(《一草亭》)。清代还有炭法(《医醇》)等。
药理作用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解热
(2)抗菌
(3)抗病毒
(4)镇痛
(5)抗炎
(6)抗过敏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调节中枢
(2)抗早孕
(3)抗着床
(4)祛痰
注意事项
本品芳香辛散,发汗耗气,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。
关注“青羊德厚中医馆”
了解更多中医药知识
↓↓↓
网站部分新闻文章/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
如有侵权联系尽删!
热门资讯
就诊预约
医馆相关资讯